星期日, 3月 30, 2008

戰爭推動文化變革嗎

戰爭推動文化變革嗎?

 

首先,我必須說明我不是第一個提出(我也不是鼓吹戰爭).我是看到程麻著的零距離之日本(61)中,提到日本的文化大變始自 應元之亂. 從應仁元年(1467)開始長達十年的戰亂時期. 自始改變了日本文化從相較和平變成武化文化. 他也引用中國的春秋戰國, 三國 五胡亂華時代為例. 論證這個武化的過程.

 

        我以美國內戰, 英法戰爭, 春秋戰國, 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對外和對內戰爭作為反思點. 我認為武化只是其中一個可能, 而文化的急變和求新才是它的後果. 例如清末的內憂外患, 使國民出現了保皇黨, 立憲派, 三民主義, 和共產主義等. 在面對可能亡國的情況下, 人們找出或創出很多新的可能性. 有點像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 那時可能文化大開花. 當然, 我們不可以輕視唐代全盛時的文化異彩, 但性質有點不同. 春秋戰國時, 那是"中國"內部存亡壓力極大時, 發出火花. 但盛唐時, 主要是文化交流. 前者異數較多, 也可能有些前進,甚至激進的主張. 而後者雙方是有一個相對較穩定的文化底稿下交流. 對比, 明治維新時, 也有一些全面要求西化, 所有日本文化皆不好的看法. 甚至主張日本女人應與外國人結婚生子, 以改進日本人身高. 這些較激的看法正正反映在被外國壓迫下, 日本人努力求變的嘗試. 但可能由於日本文比較重視強者, 而且對道德羞恥感較弱. 他們較重實利, 極之功利主義. 可能是應元之亂下的文化沉積, 使人較強調現在的生活, 只要能夠生存, 甚麼道德不要緊.

 

        我想內戰和對外長期戰爭可能有點不同.

 

以春秋戰國為例, 基本上有大一統的信念, 但各國已是獨立國家多年. 不同於美國內戰是一個國家分為南北而戰.

 

        對外長期戰爭, 是國家民族的存亡或被奴役之戰. 一般來說, 內部向心力較強, 但戰爭規模皆大, 而且可能包括民族矛盾或政治長期的對立.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