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13, 2007

歷史文化法的弱點

歷史文化法的弱點:

  1. 歷史背景無法重構時,會引入太多推測或猜想。

  2. 歷史背景資料可能遺失,由其他背景引申可能出錯。

  3. 用現代的角度去看歷史會由現代"歷史觀"而出錯:例如:絕對客觀歷史

  4. 文法也可能因為用法特別而出現問題。 耶穌時代的作品多數流失。

  5. 文法也有多意性(Multi-Meaning),可能未能解決問題。

  6. 文化的差異引起誤解:例:浪子比喻的母親何在?(現代的"女性解讀")

15

章重點:

『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指誰人

ß à 罪人

ß à 罪人

ß à 稅吏, 罪人 15:1

ß à 法利賽人, 文士 15:1

C. 15:11-32的分段:
分段() 分段() 分段()

引言

: 背景 (15:11)(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幼子迷失和回歸(11-20)
小兒子在墮落之路 (15:12-13) A 描述:幼子離家12b-16

小兒子困境中醒悟

(15:14-19) B 對話:決定回家17-19
父親卻歡迎他 (15:20-24) C 描述:父親接納20 父親的熱烈歡迎(20-24)
D
對話:父親回應

21-24a

大兒子的不滿

(15:25-28) A+描述:長子回家24b-26
大兒子的反應

(25-32)

B+

對話:僕人解釋

27

C+

描述:父親接納

28

大兒子與父親對話

(15:29-32) D+對話:父親回應

29-3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