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4, 2007

脈象與主病表解

脈象與主病表解

脈名

  脈       象

   主           病

浮脈

浮者,脈在肉上行也。輕取即得,按之稍減而不空,舉之汎汎而流利,像捻蔥葉。

表證。有力為表實,無力為表虛。浮而有力有神,為陽有餘,屬熱證。浮而無力而空滑,為陰不足,屬寒證。

沉脈

輕取不應,重按始得。沉脈舉之不足,重按有餘。沉脈深沉在�,必按至中部始應指,重按乃有力。

�證。有力為�實,無力為�虛。寒:身體痛、手足寒、骨節腰背痛、水氣、留飲、浮腫、臂不能舉、下重、帶下、瘀血、蓄血、癥瘕、泄瀉、精遺。

遲脈

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二至一至,又遲也。二呼二吸一至,遲之極矣。

寒證(虛寒或積冷)。遲寒屬臟,陰冷相干,有力寒痛,無力寒虛。例外:熱證脈遲,多與神昏譫語、悶亂煩躁等腦病並發,需細診。

數脈

一息脈來超過五次。診象樞要曰:一息六至,過平脈二至也。

熱證。有力為實,無力為虛。陽盛、外邪寒熱、煩躁、煩渴、痰熱、便血、癰瘍。數為陽盛,邪熱鼓動,脈行加速,故令脈數,必數而有力,陰虛久病,陽偏盛的脈也數,但必數而無力。虛陽外浮而見數脈,必按之豁然而空。

虛脈

三部脈舉皆無力,按之空虛。張景岳曰:凡洪大無神者,陰虛也;細小無神者,陽虛也。

虛證。氣血俱虛、肺痿、傷暑、多汗、腳弱、食不化。虛與實是相對待的,有因於生理者;有因於時令者,夏季多虛,冬季多實;有因疾患而異者,邪甚多實,正衰多虛。

實脈

三部脈舉按皆有力。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

實證。氣塞、瘀積、肺癰、食滯、熱盛、便難。邪氣與正氣相搏,故脈道堅滿,應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有胃有神,為元氣充實之象;無力無神,為邪氣壅滯之象。若發汗後、泄瀉後、失血後、新產後及一切虛弱證,倘見實脈,為血管變硬,多屬難治。

滑脈

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圓滑,與數相似。

痰、食、寒熱、嘔逆、咳嗽、伏痰、水飲、畜血、中滿、宿食、泄痢。滑為陽脈,氣實血湧,往來流利,故脈來應指圓滑。痰食內滯,邪氣盛實,多見滑脈。平人脈滑而沖和,是營衛充實之象,婦人無病而見滑脈,應考慮是否有孕。

澀脈

往來艱澀,如輕刀刮竹,與滑脈相反。

津液虧少、少氣、痺疼、寒溼、下痢、拘攣、疝瘕、痰食膠固、男子傷精,女子失血。嘔吐便血 、四肢逆冷、汗出惡寒、苔白不渴、若見澀脈,則屬於寒;身熱自汗、心煩口渴、舌赤少津、便閉腹脹,則屬於熱;津虧液枯、骨蒸潮熱,盜汗失眠,若見澀脈,則屬津枯。

長脈

長者,陽也。指下尋之,三關如持竿之狀。舉之有餘曰長,過於本位亦曰長。

有餘熱、亢熱、三焦煩熱、陽毒內蘊、陽明熱結。脈長而和緩,乃健康之脈;脈長而弦,乃肝陽有餘,陽熱內盛之病脈。

短脈

首尾俱短,不能滿部。

短氣、血虛、肺虛、宿食不消、汗多亡陽。有力主氣鬱,無力主氣損。內經:寸口短脈者頭痛。指血管收縮,可能發現腦貧血之頭痛;短促而數,指心臟有麻痺之可能。

動脈

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有力。有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脈。

痛、驚、氣鬱、拘攣、遺泄、虛損。動脈與短脈相似,但短脈為陰,不數不滑不硬;動脈為陽,數硬而滑,盛大有力,是有餘的脈象。痛則陰陽不和,氣為血阻滯;驚則氣竄迸,所以都見動脈。

洪脈

鉤脈

脈來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洪脈,如春潮之初,至按之懰懰然。

熱盛、壯熱、煩躁、口渴、吐血、脹滿。

大脈

脈形大於平脈,但無洶湧之象。

主虛、病進、邪盛。有力為邪實,無力為正虛。

微脈

極輕極軟,似有似無,欲絕非絕。

陽衰、少氣、陰陽氣血諸虛。輕取之似無,是陽氣衰;重按之似無,是陰氣竭。久病得此脈是正氣將絕;新病得此脈,是邪不太深重,或尚可救。微脈和虛脈的分別:微是至數不清,起落模糊;虛則三部至數分明。

緊脈

脈來繃急,狀如牽繩轉索。緊不散也。謂其廣,有界限,而脈與肉劃然分明也。寒主收引,脈道為之束緊,而不敢開散渙漫,故傷寒見此脈也。

風寒摶急,伏於營衛,為疼痛、嘔逆、傷寒、下痢、驚風、宿食。熱為寒束,寒熱交作。緊脈陰多陽少,是陰邪摶結之象,非表寒外束,便是�寒獨盛。內有宿食之緊脈,亦是寒氣宿食積於中而不泄,阻礙陽和之氣達,引起正邪相爭的現象。

緩脈

一息四至,來去怠緩。緩,不急也,往來舒緩。

溼病、傷風、麻痺、眩暈、虛弱。凡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過於有力,不過於無力,即所謂有胃氣,乃平人之脈,古人名為緩脈。疾患之脈,脈管弛緩寬大,收縮力量不夠,與緊脈收縮太過者,恰成對待。

弦脈

端直以長,如按琴弦。弦脈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弓弦。

肝病、諸痛、痰飲、瘧疾、拘急、痙病、血虛、脅痛、腹痛。弦脈為風木之應,故主肝病、風痰、諸痛等症。弦為風邪之徵,為瘧病的主要脈象。若弦而細勁,如循刀刃,便是全無胃氣,病多不治。

芤脈

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失血、吐血、衄血、下血、血崩、瘀血。大失血後,血液驟少,血管擴大,壓力降低,按之豁然而空,因血液不能滿注,而暫時與血管失卻連絡。按尋上下血管壁,尚能覺其跳動,中候無脈者,因血液減少,新血未至,與血管壁失卻連絡之故。

革脈

浮而摶指,中空外硬,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產、崩漏。

牢脈

沉按實大弦長。

陰寒內實、疝氣、癥瘕。牢脈多是病氣牢固,證屬陰寒積著,虛證無此脈象。牢脈主實,有氣血之分:癥積有形痞塊,是實在血分;瘕聚無形痞結,實在氣分。牢脈見於失血,陰虛等症,便屬危重的徵象。

濡脈

極軟而浮細,按之似無,舉之有餘,如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是浮小而軟。

諸虛、又主溼。濡脈細軟,是氣血不足,故主諸虛。但溼氣壓抑脈道,脈亦軟而浮小,又不可做為虛論,應與證合參。

弱脈

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於指下。弱,不盛也,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接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

氣血不足、元氣虛耗、陽氣衰微、遺精盜汗、血虛筋萎。弱脈與濡脈相類,濡軟而浮,弱細軟而沉。病後,老人見之順,平人、少年見之逆。前賢論脈,以浮而無力為虛,沉而無力為弱,浮而柔細為濡,浮散欲絕、似有若無為微,浮而散大不任尋按為散。沉細為細,沉小為小。

散脈

大而散,有表無�,渙散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

元氣離散。孕婦未足月者胎欲墮,已足月者將臨盆。散脈,按之滿指而不聚,漫無根蒂,是氣血耗散,臟腑之氣將絕的徵象。

細脈

脈細如線,應指顯然。細脈小,大於微常有,但細耳。

氣血兩虛、諸虛勞損、溼氣下注。

伏脈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

邪閉、厥證、痞塞、停痰、積滯、劇痛、水氣、霍亂、疝瘕、厥逆。伏脈是氣機鬱伏,肢厥劇痛等證。由於邪氣閉寒而正氣不能宣通,脈遂潛伏不顯。

促脈

脈來急數而時一止,止無定數。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陽盛熱實、血氣痰飲、宿食停滯,亦主痛腫。陽盛而陰不和,故脈急數而時一止,凡氣血、痰食、痛腫諸實熱證,多見此脈。脈促無力而小,便是虛脫之象。

結脈

脈來緩慢而時一止,止無定數。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

陰盛氣結、氣壅痰滯、積聚癥瘕。陰盛而陽不和,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脈搏正常跳動之時,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滯狀態,多因心臟瓣膜障礙,血液逆流,故脈搏停止,但頃刻間即能恢復,每於大驚恐懼之時多見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現象。若無故發現結脈,是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所致。

代脈

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良久復動,止有定數。

臟氣衰微、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仆損傷。代脈與結、促兩脈的分別,在於止有定數。婦人妊娠亦可見代脈。

疾脈

脈來急疾,一息七至八至。

陽極陰竭,元氣將脫。小孩平脈較成人為數,一息七八至亦不作疾脈論。

分類: 中醫, 診斷, 脈象, 辨証

沒有留言: